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84篇
  免费   6696篇
  国内免费   3974篇
耳鼻咽喉   535篇
儿科学   1071篇
妇产科学   483篇
基础医学   4585篇
口腔科学   1299篇
临床医学   7447篇
内科学   6459篇
皮肤病学   615篇
神经病学   1975篇
特种医学   23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5157篇
综合类   15344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6167篇
眼科学   1053篇
药学   7762篇
  118篇
中国医学   6464篇
肿瘤学   3273篇
  2024年   370篇
  2023年   1053篇
  2022年   2789篇
  2021年   3472篇
  2020年   2865篇
  2019年   1774篇
  2018年   1833篇
  2017年   2157篇
  2016年   1682篇
  2015年   2785篇
  2014年   3505篇
  2013年   4044篇
  2012年   5593篇
  2011年   5998篇
  2010年   4828篇
  2009年   4044篇
  2008年   4256篇
  2007年   4052篇
  2006年   3560篇
  2005年   2761篇
  2004年   2038篇
  2003年   1709篇
  2002年   1450篇
  2001年   1086篇
  2000年   761篇
  1999年   399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28篇
  1956年   25篇
  1955年   15篇
  1954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对大鼠牵张成骨(DO)过程中ONC、OPN、C-FOS、COL1、VEGF、RUNX2、AL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大鼠制备大鼠下颌骨DO模型。随机分5组,每组6只。第1组(只有牵张无PTH),术后8周取材,应用HE染色及微CT检测,以确定成骨情况。第2组(有牵张无PTH),第3组(有牵张有PTH),第4组(无牵张有PTH),第5组(对照组:无牵张无PTH)。2、3、4组及对照组术后1周取材,RT-PCR测定ONC、OPN、C-FOS、COL1、VEGF、RUNX2、ALP基因的表达。结果第1组,新骨形成,骨质充满牵张区,骨质连续,大鼠建模成功。RT-PCR检测结果显示,2、3、4组与对照组比较,OPN、COL1、RUNX2、ALP基因表达有明显提高(P<0.05),其中第3组最为明显。ONC、C-FOS、VEGF基因2、3、4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H在 DO 过程中,间歇性给以 PTH的作用只有在牵张期发挥作用,其对 OPN、COL1、RUNX2、ALP基因表达能够获得理想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严重困扰着现代人群,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杜长海名老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究其内因为大肠传导失常,外因乃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紧张的生活氛围等等,因此杜老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根据中医辨证总结出临床常用药对,对有效治疗功能性便秘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3.
瘙痒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症状,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受到中枢和外周机制的双重调控,但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物质如组胺、乙酰胆碱、5-羟色胺、蛋白酶和蛋白酶相关受体、细胞因子、阿片样肽等介质在瘙痒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介质通过刺激C类神经纤维或直接与皮肤感觉神经纤维受体相结合来介导瘙痒。本文就将皮肤瘙痒的神经传导及传导介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iNOS的表达与鼻咽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非生物素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并根据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结果鼻咽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27.7±8.88 vs 9±3.1,P<0.05)。MVD与年龄、性别无关,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的MVD显著高于Ⅰ、Ⅱ期组(30.7±4.7 vs 22.2±7.5,P<0.05)。淋巴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29.6±4.8 vs 20.5±4.8,P<0.05)。iNOS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6.25%,iNOS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临床分期Ⅲ、Ⅳ期组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70.97%,显著高于Ⅰ、Ⅱ期组29.41%(P<0.05)。淋巴转移组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65.79%,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20.00%(P<0.05)。iNOS阳性表达组的MVD显著高于iNOS阴性表达组(30.0±5.4 vs 24.0±6.0,P<0.05)。结论血管生成及iNOS的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iNOS表达促进了鼻咽癌血管生成及颈淋巴结的转移。测定MVD及iNOS的表达有助于判断鼻咽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聪耳通窍汤联合耳针治疗老年神经性耳鸣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耳鼻喉科门诊收治的老年神经性耳鸣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8例予以耳针治疗,研究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聪耳通窍汤治疗。检测比较两组间近、远期临床疗效、甲襞微循环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4%(46/68)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83.82%(57/6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64.71%(44/68)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89.71%(61/6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甲襞微循环襻周积分、管襻积分、流态积分及总积分较低,治疗后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胀、针刺部位疼痛,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聪耳通窍汤联合耳针治疗老年神经性耳鸣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均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微循环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内耳循环障碍,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舌面诊图像颜色参数特征,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的舌诊、面诊变化规律。方法 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Smart TCM-1型中医舌面一体仪,采集高血压患者舌面诊图像,提取特征参数,分析健康对照组、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患者舌面颜色参数特征。结果 ①在舌色各项参数中,H型高血压组舌尖部R值、B值、V值均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 < 0.01);非H型高血压组舌尖部B值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 < 0.01),S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大(P < 0.05);H型高血压组舌尖部R、V值均明显小于非H型高血压组(P < 0.05)。在舌苔各项参数中,H型高血压组舌中H值、V值均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 < 0.05);非H型高血压组舌中V值、舌右V值均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 < 0.01);H型高血压组舌中H值明显小于非H型高血压组(P < 0.05),右侧舌苔S值明显大于非H型高血压组(P < 0.05)。②H型高血压组面色参数鼻G值、下颌G值、口唇R值、口唇V值均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 < 0.05);非H型高血压组前额H值、目眶H值、脸颊H值、鼻H值、下颌H值、整体H值均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 < 0.05);H型高血压组前额H值、目眶G值、目眶H值、脸颊H值、鼻G值、鼻H值、下颌R值、下颌G值、下颌H值、下颌V值、口唇R值、口唇G值、口唇V值、整体R值、整体G值、整体H值、整体V值均明显小于非H型高血压组(P < 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苔色偏黄,以舌中部为主,且舌右侧黄苔积聚较明显;H型高血压患者面色为黄中带红,口唇、下颌部更为晦暗。H型高血压患者的舌、面诊特征参数的变化,与高血压病阳亢湿盛病机相符。  相似文献   
7.
8.
9.
赵悦 《西南国防医药》2006,16(4):415-416
钩虫病是小肠寄生虫病,常与上消化道病变并存,常规胃镜检查时发现十二指肠钩虫具有偶然性。本文在行胃镜检查的14 850例中检出十二指肠钩虫45例。提示医师在常规胃镜检查过程中,对十二指肠尤其降部应仔细观察,一旦发现寄生虫应及时取出化验确诊。  相似文献   
10.
熊焱昊  杜宁  陈伟珍 《中国骨伤》2006,19(4):207-210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颈椎旋转、半失稳的关系。方法:本组112例,其中椎动脉型38型、交感型36例、神经根型38例,应用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在X线正位片上测量患者每个颈椎椎体的旋转度和在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结果:在C6旋转度上,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统计学差异(P<0·01),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间的C2旋转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间的C4旋转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和椎体半失稳率上,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中椎体半失稳和颈椎旋转是它们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不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